人人造价网-浙江省最专业的造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经验交流] 客观评价装配式结构对建筑成本带来的影响

[复制链接]
小宋 发表于 2017-9-6 14: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若发现会员采用欺骗的方法获取下载币,请点击网页最底的举报按钮,我们会对会员处以3倍的罚金,严重者封掉ID!
2、没有下载币怎么办,请点击进入获取下载币方法
3、在回复或发贴前,请认真阅读人人造价网版规,以免被禁言。
4、开通VIP会员,尊享服务期内无需下载币下载附件服务。
5、本站资源为网络收集,其中网盘分享存在一定的时效性,本站不对其真实性、时效问题负责!

如何分析和看待装配式结构的建筑成本,个人认为对于新型产业发展初期的成本评价,不应单纯地评价一次投入成本的支出,而应结合该产业带来的社会效应进行综合评价。
2 y; n' o1 ]( O8 O  (1)从预制构件自身成本分析。
, q( e. S$ }5 j' G9 Z; v  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大部分,其中,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和审查管理费用,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人工等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支出。从理论上说,在每一任何外部因素的情况下,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来建造房子,建造一栋房子所需的材料,成本是比较接近的,但据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测算,其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每平方米的增量成本为350〜550元不等。则预制构件生产厂家的普及性、规模化程度、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是导致装配式结构成本偏高的重要因素。这也是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或推广的因素,随着预制构件的市场占有率、产能的扩大,固定成本摊销随之下降。* ?8 }- x' N( n8 o3 R1 T
  (2)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社会效益分析。
8 R/ z: r- ~3 o9 t/ {  }( e/ k, E" \  个人认为对于新型产业发展初期的成本评价,不应单纯地评价一次投入成本的支出,而应结合该产业带来的社会效应进行综合评价。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 F1 S% m; ^. O; s+ S( ?  ①从“四节一环保”的角度解析预制装配式建筑,企业生产预制构件,相比传统现场施工工艺可以节水80%、节材20%;施工现场采用预制工艺,不需要脚手架、尼龙防护网等设施,减少了大量建筑垃圾、污水及扬尘。; s' u. x; u, [3 q+ O& z  S) z5 Y
  ②在现行发布的9项建筑产业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支撑下,装配式建筑更能实现设计模数化、标准化,提升平面和户型优化设计,从而提高房屋建造生产效率。1 n1 \$ m0 P2 o/ t8 _0 d
  ③预制构件具有较强的质量优势,从源头解决了施工质量导致的后期维修。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可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施工缺陷,有效避免工程转包、分包行为,提升质质量的可控性,从而减少了建筑物后期的维护难度和维修费用。
; s0 ^1 P2 F6 |! Q# F+ h  z5 u  如远大住工建筑构建生产车间,建筑构件街道采取制造业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每一环节全部采用机械自动化、信息化。如钢筋的绑扎,混凝土板的生产,制造的过程全部由自动化程序控制,解决了传统建筑方式普遍存在的渗漏、不隔声、不隔热、精度差等质量通病。
& n1 _  N  w; z3 J+ x! T  ④预制构配件实行标准化工厂生产,实现“量体裁衣”无浪费,现场实行装配式施工,减少了现场施工导致的材料损耗浪费及湿作业的水电等原材料的浪费。
( |+ G# K9 [/ }: f+ b/ s: m* V  ⑤现场装配式施工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施工作业的安全隐患、降低施工噪声污染。另外,因装配式生产方式的技术要求较高,将带动过去的建筑工人转为制造业产业技术工人,工人培训上岗,素质有了提高,同时解放劳动力,改善了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隐患。2 [' J6 G* o" D# ~- J2 i
  ⑥装配式建筑有效扩大了户内使用面积。由于装配式内墙板厚为100mm,传统方式施工的内墙厚为200mm,装配式施工的户内净使用面积大于传统施工的户内净使用面积。
人人造价网-浙江省最专业的造价论坛

QQ|人人造价网-浙江省最专业的造价论坛 ( 浙ICP备15035007号-1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资源均为网络收集,仅提供给各大网友学习交流使用,本站不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wyst110#qq.com(#改成@)联系,我方将积极配合删除。

GMT+8, 2025-4-5 18:05 , Processed in 0.09424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